NO 1.潘功勝: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
11月8日,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,中國人民銀行行長、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表示,我國房地產市場經過20多年的長周期繁榮,正在進行重大轉型并尋找新的均衡點。房地產市場轉型帶來了一定挑戰,同時也蘊含了新的發展機遇。我國城鎮化仍處于發展階段,新市民規模較大,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潛力,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具有堅實基礎。
目前,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貸款余額的23%,其中約80%為個人住房貸款,一直以來,我們實行非常審慎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,房地產市場調整對金融體系的外溢影響總體可控。
下一步,中國人民銀行將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,做好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,引導金融機構保持房地產信貸、債券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,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。為保障性住房等“三大工程”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,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,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。
點評:資金是房地產業的命脈,沒有金融的資金支持則房地產業無法實現良性發展。通過金融支持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,可以促進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。此外,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要一視同仁,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時,也會防范和化解房地產相關風險。
NO 2.國家外匯管理局: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
11月8日,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發布專欄文章《加強外匯市場管理推動外匯市場高質量發展》。其中提出,加強外匯市場管理,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。完善外匯市場“宏觀審慎+微觀監管”兩位一體管理框架,健全外匯市場法規體系,加強外匯市場交易行為監管,常態化開展外匯市場交易行為評估,加強外匯市場自律管理,維護外匯市場正常秩序。
點評: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外匯市場的管理必須立足于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。任何一項政策的出臺,都需要考慮到這一邊界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保護國家利益的同時,不斷推動國內外匯市場的健康發展。
NO 3.央行副行長宣昌能:一些經濟體和部分領域的風險依然值得高度關注
11月8日,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,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表示,從金融風險演變趨勢看,隨著各國通脹壓力緩解,經濟衰退風險上升,主要央行將適時結束加息,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各國貨幣、匯率、股市和跨境資本流動的邊際影響或將減弱,但其累積效應也將逐步顯現,一些經濟體和部分領域的風險依然值得高度關注。
點評:我們不能忽視的是,風險始終存在。這些風險可能源于經濟本身的矛盾,也可能源于貨幣政策的執行。尤其在當前全球化、數字化的背景下,風險的瞬時傳播和擴散使風險控制更加困難。我們需要對這些風險有清晰的認識和預判,并做好充分的應對和準備。
NO 4.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:過去三年,銀行業信貸規模年均增速達11.2%
11月8日,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、局長李云澤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講話。李云澤表示,“金融開放是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。近年來,我們進一步推出50多項開放舉措,全面取消銀行保險領域外資持股比例限制,大幅減少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,持續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。”
據悉,過去三年,銀行業信貸規模年均增速11.2%,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約5個百分點。英國《銀行家》雜志2023年全球銀行1000強綜合實力排名中,中資銀行有140家上榜,資本充足率、撥備覆蓋率均處于全球較好水平。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,中國銀行業穩健發展的勢頭也不會改變。
李云澤表示,中國經濟基本面好、潛力足、回旋余地大,為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,部署做好科技金融、綠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養老金融、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,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,中國金融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。
點評: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,中國銀行業穩健發展的勢頭也不會改變。但這并非意味著我們可以就此坐享其成,任由之自然發展。穩健并不意味著僵化,發展也并非只有一條道路。我們需要不斷調整適應新環境,把握大潮,抓住機遇,進一步推動銀行業的健康發展,為整個中國經濟的前行提供堅實的后盾。
NO 5.中國平安:被要求收購碧桂園并承繼其債務的報道與事實不符
11月8日,中國平安發布澄清公告,公司關注到路透社發布的一篇有關本公司被有關政府部門/機構要求收購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并承繼其債務的新聞報道。該報道完全與事實不符。本公司從未收到任何有關政府部門/機構的相關建議、要求,且本公司沒有任何與此相關的交易計劃或討論。截至目前,本公司沒有持有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。
點評:新聞傳播作為市場信息的重要載體,既要快速迭代,也需堅守事實真相的底線。這場風波背后,暴露的是新聞報道的責任重大,隨波逐流將導致市場混亂,甚至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。一個謠言可能會對企業的信譽、股價造成嚴重損害,讓公眾的權益受到侵害。
NO 6.兩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獲批設立時隔5年保險中介牌照審批再開閘
11月8日,國家監督管理總局公告顯示,已批準寶馬(中國)保險經紀有限公司、安顧方勝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經營保險經紀業務。
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,兩家外資中介機構獲批是我國保險監管機構落實金融工作會議精神,實現金融業高水平開放的具體體現。
點評:外資中介機構的獲批,對于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來說,無疑是迎來了一次新的機遇。未來,他們將以其深厚的行業經驗、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創新的業務模式,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每日經濟新聞